文獻解讀:揭示NSUN2介導m5C甲基化在白血病中的關鍵調控作用_abio生物試劑品牌網

標題:NSUN2-mediated cytosine-5 methylation of FSP1 protects acute myeloid leukemia cells from ferroptosis(NSUN2介導FSP1 m5C甲基化保護急性髓系白血病細胞免受鐵死亡) 發表時間:2025年7月21日
發表期刊:Molecular Cancer
影響因子:IF33.9/Q1
技術平臺:RNA-Bis-seq(RNA-BS)、RNA-seq等
作者單位: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血液科金潔、孫杰、葉文樂等
DOI:10.1186/s12943-025-02394-8
RNA m5C是一種普遍存在的表觀轉錄組修飾,對基因表達和細胞穩態起著關鍵調控作用。盡管其在實體瘤中的作用逐漸被認識,但m5C在急性髓系白血病(AML)中的功能圖譜仍然未知。本研究通過RNA-Bis-seq等實驗揭示NSUN2(主要的RNA m5C甲基轉移酶)是AML進展的關鍵調控因子。NSUN2在AML患者樣本中異常高表達,并與不良預后相關。功能研究表明,NSUN2促進白血病細胞增殖,在異種移植模型中增強腫瘤生長,并賦予細胞對鐵死亡的抵抗力。從機制上講,NSUN2催化FSP1 mRNA 3’UTR的m5C修飾沉積,促進其被m5C reader蛋白YBX1識別和穩定。這一NSUN2-YBX1-FSP1軸通過抑制脂質過氧化和氧化損傷,保護AML細胞免受鐵死亡應激。NSUN2或FSP1缺失誘導線粒體重塑,使細胞易于發生鐵死亡。野生型NSUN2或FSP1重構建挽救鐵死亡抗性,而催化失活的NSUN2(C271A/C321A)或功能缺失的FSP1突變體(G2A/E156A)未能轉換這一表型。通過NSUN2抑制劑MY-1B或FSP1抑制劑iFSP1進行藥理學抑制表現出強大的抗白血病效應,并與鐵死亡誘導劑、標準化療和BCL-2抑制劑維奈托克(venetoclax)產生強大的協同作用。本研究揭示了NSUN2和FSP1作為AML的預后生物標志物和治療靶點。強調了將RNA甲基化與鐵死亡逃避聯系起來這一新的表觀轉錄組機制,為克服AML治療耐藥性提供了一種雙重策略方法。
易小結
本研究通過易基因提供的RNA-Bis-seq技術服務揭示了NSUN2介導的RNA m5C修飾在急性髓系白血病(AML)中的關鍵作用,特別是其通過調控FSP1表達影響AML細胞鐵死亡的新機制。
RNA-Bis-seq技術作為研究RNA修飾的強大工具,不僅揭示了NSUN2在AML中的功能機制,還為理解RNA修飾在疾病中的作用提供了新視角。該技術不僅適用于AML研究,還可廣泛應用于其他疾病的表觀轉錄組學研究,為探索基因表達調控和疾病機制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研究方法
患者樣本收集:收集303例AML患者的骨髓和外周血樣本,用于分析NSUN2和FSP1的表達水平及其與預后的關系。
細胞培養與處理:使用多種AML細胞系(如MOLM-13、THP-1等)進行實驗,包括基因敲除、過表達和藥物處理等。
RNA-Bis-seq+RNA-seq:分析NSUN2缺失對AML細胞中RNA m5C修飾的影響,鑒定NSUN2介導的m5C修飾位點;對RNA-Bis-seq和轉錄組數據關聯分析,篩選與NSUN2介導的m5C修飾相關的差異表達基因。
基因編輯技術:通過CRISPR-Cas9基因編輯技術構建NSUN2基因敲除細胞模型,以及通過慢病毒介導的過表達系統構建NSUN2和FSP1過表達細胞模型。
細胞功能實驗:包括細胞增殖實驗、克隆形成實驗、流式細胞術分析細胞周期和鐵死亡水平等,評估NSUN2和FSP1對AML細胞功能的影響。
動物模型實驗:構建NSUN2基因敲除或FSP1基因敲除的AML小鼠模型,觀察其對AML進展的影響。
藥物聯合實驗:分析NSUN2抑制劑MY-1B與鐵死亡誘導劑RSL3以及標準AML治療藥物(如阿糖胞苷)的聯合治療效果。
結果圖形
(1)NSUN2促進急性髓系白血病進展并預測不良預后
研究人員分析了NSUN2在AML患者樣本中的表達水平,發現其在AML患者中顯著高于健康供體(圖1a、b),且與不良預后相關(圖1c、d)。在體外實驗中,NSUN2基因敲除的AML細胞增殖能力下降(圖1h、i),克隆形成能力減弱。在體內實驗中,NSUN2基因敲除的AML細胞在小鼠模型中形成的白血病負荷減少,生存期延長(圖1l-n)。

圖1:NSUN2促進急性髓系白血病進展并預測不良預后。
(a)GSE30029數據集中,46名AML患者與31名健康供體的CD34+骨髓(BM)細胞中NSUN2 mRNA水平。
(b)與24名健康對照相比,303名新診斷AML患者的骨髓細胞中NSUN2 mRNA表達水平。
(c)GSE12417數據集中,根據NSUN2中位數表達水平分層的AML患者的Kaplan-Meier生存分析。
(d)根據NSUN2表達水平分層的AML患者總生存Kaplan-Meier曲線(中位數截斷:NSUN2低表達,n=151;NSUN2高表達,n=152)。
(e)健康供體(N1-N3)和AML患者(P1-P6)原代骨髓樣本NSUN2蛋白水平的Western blot分析。
(f)MOLM-13和THP-1細胞用對照shRNA(shCtrl)或兩種獨立的NSUN2靶向shRNA(shNSUN2#1/#2)轉導后的NSUN2敲低效率RT-qPCR驗證。n=3。
(g)MOLM-13和THP-1細胞中NSUN2敲低后Western blot分析。
(h-i)通過CellTiter-Glo實驗分析NSUN2敲低的MOLM-13(h)和THP-1(i)細胞的細胞活性,持續5天(n=3)。
(j-k)用EdU摻入實驗定量檢測NSUN2敲低的MOLM-13(j)和THP-1(k)細胞中的增殖細胞的流式細胞術分析。
(l)通過生物發光成像監測B-NDG小鼠體內白血病負荷,這些小鼠移植了經shCtrl或shNSUN2轉導的MOLM-13-luc細胞。從7-42天,每周進行一次生物發光成像。
(m)對(l)中小鼠的生物發光信號強度(光子/秒)進行定量分析。
(n)比較移植了shCtrl和shNSUN2轉導的MOLM-13細胞的小鼠的Kaplan-Meier生存曲線。n=6。
(o)shCtrl或shNSUN2小鼠組的股骨的HE染色代表性圖像。
(p)通過流式細胞術分析骨髓(BM)和脾臟中hCD45+白血病母細胞的比例(n = 3)。
(q)在第21天被處死的小鼠的脾臟重量(n=3)。
(2)NSUN2缺失介導AML細胞對鐵死亡敏感
RNA-seq測序分析顯示,NSUN2缺失的AML細胞中細胞周期相關通路被抑制(圖2a),而鐵死亡相關通路被激活(圖2d、e)。盡管在基礎條件下,NSUN2缺失細胞并未表現出自發的脂質過氧化,但透射電子顯微鏡(TEM)觀察到其線粒體出現鐵死亡特征性的形態變化(圖2f)。在鐵死亡誘導劑(如RSL3和Erastin)處理下,NSUN2缺失的AML細胞表現出更高的鐵死亡敏感性(圖2g-j),表現為更低的半抑制。

圖2:NSUN2缺失介導AML細胞對鐵死亡敏感。
(a)基因集富集分析(GSEA)顯示,在NSUN2敲低的MOLM-13細胞中,細胞周期通路被上調。
(b)通過流式細胞術分析MOLM-13和THP-1細胞的細胞周期分布。
(c)在NSUN2敲低后,MOLM-13和THP-1細胞中細胞周期相關蛋白的Western blot分析。
(d-e)基因富集圖(d)和熱圖(e)顯示鐵死亡通路在NSUN2缺失的細胞中顯著富集。
(f)MOLM-13細胞的透射電子顯微鏡(TEM)圖像。NSUN2敲低細胞中的黃色箭頭突出了鐵死亡特征性變化,包括線粒體收縮和嵴解體。
(g-j)MOLM-13(g、i)和THP-1(h、j)細胞在對照或NSUN2敲低條件下,用RSL3或Erastin以梯度濃度處理48小時后通過CTG實驗測量細胞活性。
(k-l)對照和NSUN2敲低細胞用250 nM RSL3處理75分鐘后Fe2+探針孵育,通過流式細胞術評估。(m-n)對照和NSUN2敲低細胞用250 nM RSL3處理75分鐘后通過流式細胞術用BODIPY 581/591 C11染色評估脂質過氧化水平(m)。脂質過氧化水平的定量結果如圖(n)。
(3)FSP1表達依賴于NSUN2介導的RNA m5C修飾
NSUN2缺失導致AML細胞中RNA m5C修飾水平顯著降低(圖3a)。通過RNA-Bis-seq測序技術,研究人員鑒定出NSUN2缺失導致的m5C修飾位點變化,其中FSP1 mRNA的3’UTR區域出現多個m5C修飾位點的低甲基化(圖3g)。NSUN2缺失降低了FSP1 mRNA和蛋白水平(圖3h、i),而重新表達野生型NSUN2(非催化失活突變體)可以恢復FSP1表達。此外,NSUN2與FSP1 mRNA直接互作(圖3j),且這種相互作用依賴于m5C修飾(圖3k)。YBX1被鑒定為與FSP1 mRNA相互作用的蛋白(圖3l),其敲低也能降低FSP1水平(圖3m)。NSUN2和YBX1均能穩定FSP1 mRNA,其半衰期在NSUN2或YBX1缺失時顯著縮短(圖3n)。熒光素酶報告基因實驗表明,NSUN2和YBX1的缺失僅對野生型FSP1-3’UTR報告基因的活性產生影響,而對破壞m5C修飾位點的突變體無影響(圖3o、p)。

圖3:FSP1的表達依賴于NSUN2介導的RNA m5C修飾。
(a)通過點雜交法分析轉染shCtrl、shNSUN2#1或shNSUN2#2的MOLM-13和THP-1細胞中總RNA的m5C水平。以甲基藍(MB)染色作為裝載對照。
(b)shNSUN2與shCtrl MOLM-13細胞中,m5C位點在5’UTR、CDS、3’UTR區域密度分布。
(c)通過Bis-seq鑒定的NSUN2敲低MOLM-13細胞中差異甲基化位點的火山圖。低甲基化(藍色)和高甲基化(紅色)位點突出顯示(n=3個生物學重復)。
(d)在對照和NSUN2敲低的MOLM-13細胞中,m5C水平在染色體上的平均值。
(e)維恩圖顯示了低甲基化(Bis-seq)和表達下調(RNA-seq)的基因交集。FSP1為候選基因。
(f)在NSUN2敲低后,FSP1下調的RNA-seq結果(n=3)。
(g)在NSUN2敲低的MOLM-13細胞中,FSP1 mRNA上八個胞嘧啶殘基(C1236-C1300)的位點特異性m5C水平,通過Bis-seq定量。
(h-i)NSUN2敲低降低了MOLM-13和THP-1細胞中FSP1 mRNA(h,qPCR)和蛋白(i,Western blot)水平。
(j)使用抗NSUN2抗體的RIP-qPCR顯示,與IgG對照相比,FSP1 mRNA顯著富集(n=3)。
(k)使用m5C抗體的m5C-RIP-qPCR顯示,在NSUN2敲低細胞中,FSP1的富集度降低(n=3)。
(l)使用抗YBX1抗體的RIP-qPCR檢測MOLM-13細胞中富集的FSP1(n=3)。
(m)YBX1敲低破壞MOLM-13和THP-1細胞中FSP1蛋白表達。
(n)在轉錄終止后用5μg/ml放線菌素D進行FSP1 mRNA穩定性實驗。NSUN2敲低降低了MOLM-13細胞中FSP1的半衰期。
(o)破壞m5C位點的FSP1-3’UTR突變方案。293T細胞共轉染shNSUN2/shYBX1和報告質粒(FSP1-3’UTR-WT或FSP1-3’UTR-Mut)。
(p)熒光素酶實驗顯示,與shCtrl相比,NSUN2/YBX1敲低抑制了野生型(WT)FSP1-3’UTR的活性(n=3),但對突變構建體沒有影響。
(4)FSP1缺失顯著抑制AML體內外進展
FSP1在AML患者骨髓樣本中顯著高表達(圖4a),且其高表達與不良預后相關(圖4b-d)。在體外實驗中,FSP1基因敲除的AML細胞增殖能力下降(圖4g、h),增殖細胞比例減少(圖4i、j)。在體內實驗中,FSP1基因敲除的AML細胞在小鼠模型中形成的白血病負荷減少,生存期延長(圖4k-m),骨髓中人CD45陽性白血病細胞比例降低(圖4n),組織學檢查也顯示骨髓中白血病細胞浸潤減少(圖4o)。

(a)健康供體(n=24)和AML患者(n=303)骨髓細胞中FSP1表達水平的qPCR分析。
(b)TCGA-AML隊列中,根據FSP1中位數表達水平分層的AML患者的Kaplan-Meier生存分析。
(c)GSE6891隊列中,根據FSP1表達水平分層的AML患者的Kaplan-Meier曲線(FSP1低表達,n=160;FSP1高表達,n=160)。
(d)本研究隊列中,根據FSP1表達水平分層的AML患者的Kaplan-Meier曲線(FSP1低表達,n=151;FSP1高表達,n=152)。
(e-f)通過qPCR(e)和Western blotting(f)驗證了靶向FSP1(shFSP1#1或shFSP1#2)或對照shRNA(shCtrl)的shRNA轉導的MOLM-13和THP-1細胞的敲低效率。
(g-h)通過CTG實驗觀察FSP1敲低后MOLM-13(g)和THP-1(h)細胞隨時間的生長能力。
(i-j)通過EdU實驗檢測FSP1敲低的MOLM-13(i)和THP-1(j)細胞的增殖能力。
(k)通過尾靜脈注射將轉導了針對FSP1的shRNA(shFSP1)或對照shRNA(shCtrl)的MOLM-13-luc細胞注入B-NDG小鼠。在第7、14、21、28、35天通過熒光成像監測腫瘤負荷。
(l)第7、14、21天小鼠平均熒光強度的定量分析。
(m)通過log-rank檢驗確定統計學意義的B-NDG小鼠的Kaplan-Meier生存曲線,這些小鼠通過尾靜脈注射了MOLM-13-luc細胞(對照或FSP1敲低)。每組n=6。
(n)通過流式細胞術顯示股骨骨髓中hCD45陽性母細胞的比例。
(o)兩組的股骨HE染色。
(5)FSP1是NSUN2介導AML細胞鐵死亡的必要因子
RNA-seq和GSEA分析顯示,FSP1缺失的AML細胞中鐵死亡相關通路被激活(圖5b)。在鐵死亡誘導劑處理下,FSP1缺失的AML細胞存活率降低(圖5a),線粒體出現鐵死亡特征性形態變化(圖5c),脂質過氧化水平升高(圖5d-e)。重新表達野生型FSP1可以逆轉NSUN2或FSP1缺失細胞對鐵死亡誘導劑的高敏感性,降低脂質過氧化水平,而表達酶活性失活突變體FSP1-DM則無此變化(圖5d-e)。在體內實驗中,FSP1或NSUN2缺失的小鼠骨髓細胞中線粒體也表現出鐵死亡特征性形態變化(圖5f),脂質過氧化水平升高(圖5g)。

(a)MOLM-13和THP-1的對照或FSP1敲低細胞分別用RSL3或Erastin以梯度濃度處理48小時,通過CTG實驗測量細胞活性。
(b)FSP1敲低(shFSP1)與對照(shCtrl)MOLM-13細胞中關鍵鐵死亡相關基因表達水平通路富集分析熱圖。
(c)通過透射電子顯微鏡(TEM)拍攝的MOLM-13細胞的代表性線粒體形態。
(d-e)流式細胞術分析(d)和統計結果(e),顯示通過BODIPY 581/591 C11檢測到的脂質過氧化水平。shCtrl、shNSUN2、shFSP1以及與野生型(FSP1-WT)或突變型FSP1(FSP1-Mut)共轉染的shNSUN2的MOLM-13細胞,用載體和RSL3(200 nM)處理75分鐘。n = 3。
(f)從接受過轉導了對照(shCtrl)、FSP1敲低(shFSP1)或NSUN2敲低(shNSUN2)的MOLM-13-luc細胞的小鼠中提取的股骨骨髓細胞的TEM圖像。
(g)從接受過轉導了對照(shCtrl)、FSP1敲低(shFSP1)或NSUN2敲低(shNSUN2)的MOLM-13-luc細胞的小鼠中提取的股骨骨髓細胞的流式細胞術分析。
(6)NSUN2抑制劑MY-1B展現抗白血病活性并與RSL3及標準AML治療方案產生協同作用
NSUN2抑制劑MY-1B在多種AML細胞系中展現出抗白血病活性,其48小時IC50值在不同細胞系中有所不同(圖6a)。MY-1B處理可降低AML細胞中RNA m5C修飾水平(圖6b)和FSP1蛋白表達(圖6c)。MY-1B與鐵死亡誘導劑RSL3聯合使用時,可顯著增強脂質過氧化水平(圖6d-g),且在BLISS模型中顯示出協同作用(圖6h-i)。此外,MY-1B與標準AML化療藥物(如柔紅霉素和阿糖胞苷)聯合使用時也顯示出協同作用(圖6j-k),與BCL-2抑制劑維奈托克聯合使用時更是展現出強大的協同作用,幾乎實現完全的細胞毒性(圖6l)。在體外實驗中,MY-1B和iFSP1與鐵死亡誘導劑、化療藥物或維奈托克聯合使用時,可顯著增強細胞死亡(圖6m-n)。

圖6:NSUN2抑制劑MY-1B展現抗白血病活性并與RSL3和標準AML治療方案產生協同作用。
(a)AML細胞系(MV4-11、THP-1、MOLM-13、HL-60、OCI-AML2、OCI-AML3)經MY-1B處理48小時后的劑量-反應曲線。
(b)點雜交分析顯示經不同濃度MY-1B(0、2、4μM)處理48小時后,MOLM-13和THP-1細胞中全局RNA m5C修飾水平變化。
(c)Western blot分析顯示經MY-1B(0、2、4μM)處理48小時后,MOLM-13和THP-1細胞中FSP1蛋白表達水平的變化。
(d-g)代表性流式細胞術圖和定量分析顯示經載體、MY-1B、iFSP1、RSL3或指定組合(MY-1B + RSL3、iFSP1 + RSL3)處理75分鐘后,MOLM-13(d-e)和THP-1(f-g)細胞中脂質ROS水平的變化。
(h-i)MY-1B和RSL3組合的協同抗白血病效應。左側圖:熱圖顯示經MY-1B和RSL3以指定濃度處理48小時后,MOLM-13(h)和THP-1(i)細胞活性降低的情況。顏色梯度表示相對于未處理對照的活性百分比。右側圖:使用BLISS模型計算的相應協同效應圖。正值(橙色)表示協同作用,負值(藍色)表示拮抗作用。n=3。
(j-l)MY-1B與標準化療或維奈托克的協同效應。左側圖:MOLM-13細胞經MY-1B(0–4μM)聯合(j)柔紅霉素(DNR,0–10nM)、(k)阿糖胞苷(Ara-C,0-250nM)或(l)維奈托克(0-100nM)處理48小時后的活性矩陣。右側圖:每種組合的BLISS協同評分圖。
(m-n)藥物組合的Annexin V/PI實驗:RSL3(200nM)、柔紅霉素(DNR,7.5nM)、阿糖胞苷(Ara-C,250nM)、維奈托克(100nM)與MY-1B(4μM)或iFSP1(16μM)在MOLM-13細胞中的實驗。顯示了代表性流式細胞術圖(m)和定量分析(n)。
結論和啟示
本研究揭示了NSUN2和FSP1在AML中的重要作用,特別是其通過調控鐵死亡影響AML進展的機制。NSUN2和FSP1可作為AML的預后生物標志物和治療靶點。通過靶向NSUN2-FSP1軸,并聯合鐵死亡誘導劑或凋亡誘導劑,可克服AML治療中的耐藥性,為AML治療提供了新策略。
RNA-Bis-seq技術在本研究中的作用
RNA-Bis-seq技術在本研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。通過該技術,研究人員能夠精確地鑒定NSUN2缺失對AML細胞中RNA m5C修飾的影響,特別是FSP1 mRNA的3’UTR區域的m5C修飾位點。這一發現揭示了NSUN2通過m5C修飾調控FSP1表達的分子機制,為理解NSUN2在AML中的功能提供了重要線索。此外,RNA-Bis-seq技術的應用還為類似研究提供了一個強大工具,使得研究人員能夠更深入地探索RNA修飾在疾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。
參考文獻:
Ye, W., Zhao, Y., Zhou, Y. et al. NSUN2-mediated cytosine-5 methylation of FSP1 protects acute myeloid leukemia cells from ferroptosis. Mol Cancer 24, 201 (2025). Doi:10.1186/s12943-025-02394-8
本站“ABIO生物試劑品牌網”圖片文字來自互聯網
如果有侵權請聯系微信: nanhu9181 處理,感謝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