貓白血p27真核蛋白的結構、真核表達系統、分子量及制備流程_abio生物試劑品牌網
貓白血病病毒(FeLV)的 p27 蛋白是病毒核衣殼蛋白(capsid protein),是 FeLV 感染診斷和相關研究中的關鍵抗原。由于 p27 蛋白的天然構象及潛在的翻譯后修飾需求,真核表達系統是獲取具有天然抗原性 p27 蛋白的重要手段。以下從結構、真核表達系統、分子量及制備流程等方面詳細介紹:
一、p27 蛋白的結構特點p27 是 FeLV gag 基因編碼的核心蛋白,屬于病毒的結構蛋白,主要功能是包裹病毒 RNA 基因組,形成病毒核衣殼。其結構特點包括:
- 氨基酸組成:由約 230-250 個氨基酸組成,序列高度保守(不同 FeLV 亞型間同源性達 90% 以上),這也是其作為診斷抗原的優勢基礎。
- 構象特征:以多聚體形式存在(通常為二聚體或多聚體),其天然構象依賴于正確的折疊及可能的磷酸化修飾(部分研究顯示真核系統中的磷酸化可增強其抗原性)。
- 抗原表位:含有多個線性和構象型抗原表位,其中線性表位可被診斷抗體識別,是 FeLV 檢測試劑盒的核心靶標。
p27 蛋白雖為核衣殼蛋白,無需復雜的糖基化修飾(與包膜蛋白不同),但真核系統的翻譯后修飾(如磷酸化)和折疊環境更接近天然病毒蛋白,能更好地保留其抗原性。常用真核表達系統及其特點如下:
-
哺乳動物細胞系統(HEK293、CHO)
- 優勢:可模擬 FeLV 在宿主細胞內的表達環境,翻譯后修飾(如磷酸化)最接近天然 p27,抗原性強,適合制備診斷用抗原。
- 不足:表達量中等,成本較高,適合小批量、高活性蛋白制備。
-
昆蟲細胞 - 桿狀病毒系統(BEVS)
- 優勢:表達量高(高于哺乳動物細胞),可實現規模化生產,折疊和修飾能力較強,抗原性與天然蛋白接近。
- 應用:常用于制備 p27 蛋白作為診斷試劑原料,平衡產量與抗原性。
-
酵母系統(如畢赤酵母)
- 優勢:操作簡單、成本低,可高密度發酵,適合大規模生產。
- 局限性:缺乏哺乳動物細胞特有的磷酸化修飾,可能導致部分構象表位缺失,但線性表位仍可保留,可用于對靈敏度要求較低的檢測場景。
p27 蛋白的分子量受表達系統和修飾影響:
- 未修飾的 p27 單體理論分子量約為27-29 kDa(因氨基酸長度略有差異)。
- 經真核系統表達后,若發生磷酸化等修飾,分子量略增至28-30 kDa;天然狀態下以二聚體形式存在時,分子量約為56-60 kDa。
-
基因克隆與載體構建
- 從 FeLV 毒株中擴增 p27 基因(或根據保守序列合成優化基因),針對昆蟲細胞密碼子偏好性進行優化,提高表達效率。
- 將基因插入桿狀病毒轉移載體(如 pFastBac),載體需含多角體啟動子(強啟動子)、信號肽(可選,若需分泌表達)及純化標簽(如 His-tag、GST-tag)。
-
重組桿狀病毒制備與感染
- 通過轉座作用將 p27 基因整合到桿狀病毒基因組(Bacmid),轉染昆蟲細胞(如 Sf9、High Five)獲得重組病毒。
- 擴增病毒后,以合適的感染復數(MOI)感染對數期昆蟲細胞,培養 48-72 小時(p27 多為胞內表達,需收集細胞)。
-
抗原性驗證
- 采用 ELISA 檢測:與已知 FeLV 陽性血清反應,驗證其免疫結合活性。
- Western blot:確認蛋白分子量及特異性(與抗 p27 單克隆抗體結合)。
- 診斷試劑開發:p27 是 FeLV 感染的標志性抗原(病毒復制活躍時釋放到血液中),真核表達的 p27 蛋白可作為 ELISA、膠體金試紙條等檢測方法的核心抗原,用于貓血清、唾液中 p27 抗原或抗體的檢測。
- 病毒復制機制研究:通過真核表達的 p27 蛋白,研究其與病毒 RNA、其他結構蛋白(如 p15、p12)的相互作用,揭示 FeLV 的組裝與釋放機制。
- 疫苗佐劑研究:p27 蛋白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,可作為候選疫苗的組分或佐劑,激發宿主的細胞免疫應答。
貓白血病病毒 p27 真核蛋白的制備需依賴真核表達系統(如昆蟲細胞或哺乳動物細胞),以保留其天然抗原性和構象特征。相較于原核表達(如大腸桿菌表達的 p27 可能因缺乏修飾導致抗原性下降),真核表達的 p27 蛋白更適合作為診斷試劑和功能研究的工具,在 FeLV 的防控中具有重要應用價值。
本站“ABIO生物試劑品牌網”圖片文字來自互聯網
如果有侵權請聯系微信: nanhu9181 處理,感謝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