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CROCT骨分析中各項骨參數的意義_abio生物試劑品牌網
顯微計算機斷層掃描系統(Micro-CT)1980年代初面世,不久之后被用于骨組織研究。隨著技術的發展,現代Micro-CT不僅能夠呈現骨骼內部三維微觀結構,還可實現骨體積分數,骨小梁厚度等定量數據的測量;憑借其無損檢測和高分辨率成像的優勢,Micro-CT在骨質疏松研究、植入物評估等方向獲得廣泛應用。
為了對Micro-CT骨分析中骨小梁的常見指標進行說明,本文嘗試用圖示輔助理解。
BV:骨體積(Bone volume),感興趣區域內被劃分為骨的部分的體積,單位是 mm^3。
BV/TV: 相對骨體積或骨體積分數(Bone volumn fraction),單位是%。是骨量在區域空間中占比的直觀反映。

BS: 骨表面積(Bone surface),分割為骨骼的表面積,單位是 mm^2。
BS/BV: 骨表面積和骨體積的比值,單位是 1/mm。骨體積接近的兩個樣本,越多孔蓬松的樣本BS/BV越大 。在某些研究中,該指標被認為可以評估骨折風險。
BS/TV: 骨表面積和組織體積的比值,單位是 1/mm。
Tb.Sp: 骨小梁分離度(Trabecular separation):是指骨小梁之間的髓腔平均 寬度,單位是mm。Tb.Sp 增加,提示骨吸收增加,可能發生骨質疏松。
Tb.sp:最大球體擬合算法示意
Tb.Th: 骨小梁厚度(Trabecular Thickness),是指骨小梁的平均厚度,單位是mm。 發生骨質疏松時,Tb.Th 值減小。
Tb.sp:Tb.th:最大球體擬合算法示意
Tb.N: 骨小梁數量(Trabecular Number,Tb.N),是指給定長度內骨組織與非骨組織的交點數量,單位是 1/mm。發生骨質疏松時,Tb.N 的值減小。
Tb.sp:Tb.th:TbN:給定長度內骨組織與非骨組織的交點數量
TBPf: 骨小梁模式因子(Trabecular Bone Pattern factor),描述骨小梁連接性的反向指標,單位是 1/mm。連接較多時,TBPf值變小;發生骨質疏松時破損骨小梁較多, TBPf 值增加。
骨小梁破損后,Tb.pf增加
SMI: 結構模型指數(Structure Model Index,SMI),衡量骨小梁板狀(plate-like)和桿狀(rod-like) 的程度。通常認為,伴隨老齡化或相關疾病的出現,骨小梁會發生從板狀到桿狀的轉變。理想的板狀骨小梁和桿狀骨小梁的 SMI 數 值分別為 0 和 3。在實際應用中,隨著板狀和桿狀骨小梁數量占比的變化,SMI值多在0-3之間,但有時為負數。
板狀骨小梁(綠色)、桿狀骨小梁(紅色)、結點(藍色)
在具體研究中,不同的部位的樣本有自身的特點,并非所有的骨小梁參數都有意義;需參考相關研究和經驗進行判斷。
本站“ABIO生物試劑品牌網”圖片文字來自互聯網
如果有侵權請聯系微信: nanhu9181 處理,感謝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