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3/C5人源化小鼠模型在助力siRNA與雙抗藥物研發突破中的應用_abio生物試劑品牌網
補體系統是機體免疫防御的關鍵組成部分,其異常活化與多種炎癥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關,是極具潛力的新藥靶點。近年來,靶向C3和C5的補體抑制劑在臨床上表現出色,相較于傳統療法存在的給藥頻繁、組織穿透性不足等局限性,雙特異性抗體和siRNA療法等新型治療策略展現出突破性優勢——通過靶向特異性調控實現更精準、持久且高效的補體抑制。以siRNA療法為例,其顯著降低給藥頻率的特性可有效提升患者依從性。為加速這些創新療法的研發,賽業生物開發了C3和C5人源化小鼠模型。這些模型通過精準基因替換確保人源蛋白表達,為雙抗、siRNA等新型補體抑制劑及其聯合治療方案提供高度臨床相關的研發平臺,助力攻克補體相關疾病的治療瓶頸。
補體系統核心分子C3和C5
補體系統作為固有免疫的重要組成部分,在宿主防御、炎癥調控及組織穩態維持中發揮核心作用,其中補體成分C3和C5是該系統的關鍵效應分子。C3作為血漿中含量最豐富的補體蛋白,主要由肝臟合成,在經典途徑、旁路途徑和凝集素途徑三條補體激活通路中,均會被C3轉化酶裂解為C3a和C3b。C3a作為強效過敏毒素,可介導促炎反應;而C3b不僅具有調理素功能,能促進病原體清除,還可參與形成C5轉化酶,進一步激活下游補體級聯反應。C5同樣由肝臟合成,經C5轉化酶作用后生成C5a和C5b,前者是強效炎癥介質,后者則啟動膜攻擊復合體(MAC)的組裝,介導細胞裂解等生物學效應。值得關注的是,當C3缺失時,凝血酶可通過替代途徑激活C5,這一發現揭示了補體系統與凝血系統之間的新型交互機制。
補體通過經典途徑、凝集素途徑和旁路途徑進行傳播。[1]。
siRNA療法與雙特異性抗體成補體靶向治療新焦點
目前針對補體C3靶點的研發管線主要聚焦于補體介導的疾病領域,包括C3腎小球病(C3G)、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(PNH)、非典型溶血尿毒綜合征(aHUS)和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(AMD)等。該靶點已有成熟的合成多肽抑制劑Pegcetacoplan上市,當前研發熱點轉向siRNA藥物,其中進展最快的項目已進入II期臨床,吸引了多家國內外企業布局 [2]。補體C5位于補體級聯反應的末端,其裂解產物C5a和C5b-9(膜攻擊復合物,MAC)是介導炎癥和細胞損傷的關鍵效應分子。C5異常激活與多種疾病相關,包括陣發性夜間血紅蛋白尿(PNH)、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癥綜合征(aHUS)、重癥肌無力(gMG)及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(NMOSD)等。目前C5靶點已有多個單抗藥物上市,創新療法中:Gefurulimab(雙特異性納米抗體聯合albumin)正在gMG領域開展III期臨床;RNAI療法Cemdisiran則在IgA腎病適應癥中顯示出潛力并進入III期。值得關注的是,C3和C5雙靶點抑制的雙抗藥物和基因療法藥物也在近期進入二期臨床階段,分別用于C3腎小球病和AMD治療 [2]。這一趨勢預示著未來補體疾病治療可能向多機制聯合、更精準便利的方向發展。
Kriya的AAV基因療法抑制補體C3和C5通路 [3]。
ANGPT2/VEGFA人源化小鼠:抗血管生成治療新工具
賽業生物開發的C3基因人源化小鼠模型(產品編號:I001135)和C5基因人源化小鼠模型(產品編號:C001824),為補體系統相關疾病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臨床前工具。這些模型旨在幫助:
1)加速驗證C3和C5作為補體介導疾病(如PNH、aHUS、AMD等)治療靶點的轉化醫學價值;
2)促進開發新型補體靶向藥物(如siRNA療法、雙抗藥物及基因治療策略);
3)優化現有補體抑制劑的臨床前療效評估,為精準治療研究提供可靠動物模型支持。
產品名稱 |
產品編號 |
品系全稱 |
類型 |
B6-hC3小鼠 |
I001135 |
C57BL/6JCya-C3tm1(hC3)/Cya |
C3基因人源化 |
B6-hC5小鼠 |
C001824 |
C57BL/6JCya-Hctm1(hC5)/Cya |
C5基因人源化 |
部分驗證數據如下(詳見品系說明書)
B6-hC3小鼠
- 蛋白表達檢測
ELISA結果顯示,純合雄性(hC3-Ho-)、純合雌性(hC3-Ho-)和雜合雌性(hC3-Het-)的B6-hC3小鼠的血清中均檢測到人源C3蛋白的顯著表達。
B6-hC3小鼠和野生型小鼠(WT)血清中人源C3蛋白的表達。
- 視網膜表型檢測
純合B6-hC3小鼠的眼底形態和視網膜OCT結果與野生型一致。
*OD (Oculus Dexter):右眼;OS (Oculus Sinister):左眼。
8周齡純合B6-hC3小鼠和野生型小鼠(WT)的眼底形態(Fundus)和光學相干斷層掃描(OCT)檢測結果。
- 視網膜電圖(ERG)檢測
結果顯示,8周齡純合B6-hC3小鼠暗適應(ScotoPIc)和明適應(Photopic)的a波、b波振幅幾乎與野生型小鼠相同,表明純合B6-hC3小鼠的視網膜感光器功能正常。
8周齡野生型小鼠(WT)和純合B6-hC3小鼠眼部ERG檢測結果
B6-hC5小鼠
- 基因表達檢測
RT-qPCR分析表明,B6-hC5純合小鼠的肝臟和肺組織中檢測到人源C5基因表達(鼠源C5未檢出),而野生型(WT)小鼠僅檢測到內源性鼠源C5表達
6周齡純合 B6-hC5小鼠和野生型(WT)小鼠肝臟(Liver)和肺(Lung)的基因表達檢測。
- 蛋白表達檢測
ELISA結果顯示,B6-hC5小鼠的血清和血漿中存在人源C5和C5a的顯著表達,而WT中未表達。本次血清和血漿樣本的檢測結果無差異。雄性純合B6-hC5小鼠的人源C5和C5a表達量均顯著高于雌鼠。
6周齡純合B6-hC5小鼠和野生型(WT)小鼠血清(Serum)和血漿(Plasma)中人源C5和C5a蛋白的表達情況。
- 模型總結
綜上,賽業生物開發的C3人源化小鼠(產品編號:I001135)和C5人源化小鼠(產品編號:C001824)精準重構了人類補體系統的關鍵調控機制,為補體介導疾病(如PNH、aHUS、AMD等)的病理研究提供了高度可靠的實驗平臺。該模型完美模擬人類補體蛋白的表達特征,使其成為靶向C3/C5藥物開發(包括siRNA療法、雙抗藥物及其他補體抑制劑)、聯合治療方案評估和臨床前藥效驗證的理想工具,將顯著推動補體靶向治療領域的創新突破。
參考文獻
- Coulthard LG, Hawksworth OA, Woodruff TM. Complement: The Emerging Architect of the Developing Brain. Trends Neurosci. 2018 Jun;41(6):373-384. doi: 10.1016/j.tins.2018.03.009. Epub 2018 Mar 29. PMID: 29606485.
- Conversano E, Vivarelli M. Advances in Complement Inhibitory Strateg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Glomerular Disease: A Rapidly Evolving Field. J Clin Med. 2025 Jun 13;14(12):4204. doi: 10.3390/jcm14124204. PMID: 40565949; PMCID: PMC12194467.
- Kriya Therapeutics. Ophthalmology Pipeline. Available at: https://kriyatherapeutics.com/pipeline/ophthalmology/. Accessed July 3, 2025.
本站“ABIO生物試劑品牌網”圖片文字來自互聯網
如果有侵權請聯系微信: nanhu9181 處理,感謝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