植物凝集素的作用和主要天然蛋白介紹_abio生物試劑品牌網
小心!食用沒做熟的菜豆會中毒!罪魁禍首——植物凝集素。
內心 OS:這鍋我可不想背?!人家只是一種常見的天然蛋白。
天然蛋白是保持天然構象,從生物來源直接純化的蛋白質。它們經歷了一系列自然的體內修飾過程,如前體蛋白切割、二硫鍵形成、糖基化等。本期小 M 就和大家一起嘮嘮天然蛋白
Section.01
凝集素
凝集素 (Lectins) 是指一類從各種植物、無脊椎動物和高等動物中提純的糖蛋白或結合糖的蛋白。在自然中到處存在,可以結合游離溶液中的糖類,它們凝集細胞并 (或者) 參與糖結合 (glycoconjugate) 作用。凝集素一般有多個糖結合位點,可以與特異糖鏈結合而發生凝集反應,因其能凝集紅血球 (含血型物質),故名凝集素[1]。
不同生物來源的凝集素所結合的糖基化位點不同,因此根據自己要檢測的糖基化位點選擇相應的凝集素蛋白十分重要~
不同凝集素以及對應的識別位點[2][3][4]





















Section.02
ECM 蛋白
細胞外基質 (Extracellular matrix,ECM) 是 由組織中的細胞所分泌并停留于細胞外的一類產物,為細胞提供物理支撐,同時也是細胞因子和生長因子的豐富來源 [5] 。

ECM 由兩大類大分子組成: 纖維蛋白 (包括 膠原蛋白 和 彈性蛋白 ) 和糖蛋白 (包括 纖連蛋白 、 蛋白多糖 和 層粘連蛋白 ) 。
ECM 通常被分為兩個主要成分:間質基質和基底膜。間質基質主要由纖維狀膠原蛋白和纖連蛋白組成,是組織的支架;基底膜主要由網狀膠原蛋白和層粘連蛋白組成,結構上更堅硬、緊湊 [6] 。
ECM 在調節免疫系統介導的炎癥中發揮重要作用,因此 ECM 蛋白常用在各種組織修復實驗中或用作體外細胞培養基質 [7] 。

主要的 ECM 蛋白[9][10][11]

Section.03
白蛋白
白蛋白 (Albumin) 是一種天然蛋白質,是血漿和血管外空間中的主要蛋白質,大部分位于血管外空間 (60%) 。它包含 585 個氨基酸,具有心形三級結構,常見的白蛋白有牛血清白蛋白 (BSA) 、人血清白蛋白 (HSA) 、卵清蛋白 (OVA) 等 [12] 。

牛血清白蛋白 (BSA)
牛血清白蛋白 (Bovine serum albumin,BSA) 是牛血漿中主要的成分,因為易被提取純化所以是研究最早以及研究最深入的蛋白質之一,BSA 分子量約為 66 kDa 由三個類似的 α-螺旋結構組成二級結構。
BSA 在生物實驗中有多種用途,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1) 常用于蛋白質定量實驗 (如 Bradford 法、Lowry 法、BCA 法) 中作為標準品,用于繪制標準曲線。
2) 在 ELISA、Western blot、免疫熒光等實驗中,BSA 可用來封閉非特異性結合位點,減少背景信號。
3) 用作穩定劑或稀釋劑,保護試劑中的活性成分 (如抗體或酶) 免受降解。
4) C-BSA 陽離子牛血清白蛋白 (一種由過量乙二胺修飾的 BSA,其帶負電的羧基基團被封閉,是一種陽離子蛋白) 可用于動物建模,構建泌尿系統疾病模型 [13] 。
Section.04
半抗原偶聯蛋白
抗原是可以與免疫系統細胞和抗體的表面受體結合的任何分子,而一些太小不具有免疫原性的分子被稱為“半抗原”。只有在與載體蛋白偶聯時,載體蛋白的表面連接有許多半抗原,偶聯物分子才能展現出免疫原性 [14] 。
目前最常用的載體蛋白是 KLH 蛋白、牛血清白蛋白 (BSA) 、卵清蛋白 (OVA) 、甲狀腺球蛋白 (THY) 和各種類毒素蛋白。半抗原偶聯蛋白可作為抗原,通過免疫誘導實驗動物 (如小鼠) 產生針對 NP 的特異性免疫反應。
MCE 可提供多種類的天然蛋白,除了本文提到的四種類型,也可以提供轉鐵蛋白類、補體相關蛋白等不同種類的天然蛋白,助力客戶實驗~
MCE 可提供多種天然蛋白










[1] Lagarda-Diaz I,et al. Legume Lectins: Proteins with Diverse Applications. Int J Mol Sci. 2017 Jun 12;18(6):1242.
[2] Konozy EHE,et al.Plant lectin: A promising future anti-tumor drug. Biochimie. 2022 Nov;202:136-145.
[3] Tsaneva M,et al.130 years of Plant Lectin Research. Glycoconj J. 2020 Oct;37(5):533-551.
[4] Dang K,et al.Application of Lectin Microarrays for Biomarker Discovery. ChemistryOpen. 2020 Mar 2;9(3):285-300.
[5] Sutherland TE,et al.The extracellular matrix and the immune system: A mutually dependent relationship. Science. 2023 Feb 17;379(6633):eabp8964.
[6] Bonnans C,et al.Remodelling the extracellular matrix in development and disease. Nat Rev Mol Cell Biol. 2014 Dec;15(12):786-801.
[7] Boyd DF,et al.Towards integrating extracellular matrix and immunological pathways. Cytokine. 2017 Oct;98:79-86.
[8] Kyriakopoulou K,et al.Trends in extracellular matrix biology. Mol Biol Rep. 2023 Jan;50(1):853-863.
[9] Karamanos NK,et al.A guide to the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s of the extracellular matrix. FEBS J. 2021 Dec;288(24):6850-6912.
[10] Yue B. Biology of the extracellular matrix: an overview. J Glaucoma. 2014 Oct-Nov;23(8 Suppl 1):S20-3.
[11] Durbeej, M. Laminins. Cell Tissue Res 339, 259–268 (2010).
[12] Cameron K,et al.Review Article: Albumin and Its Role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: The Old, the New, and the Future. J Gastroenterol Hepatol. 2025 Apr;40(4):808-820.
[13] Tang X,et al.Experimental models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membranous nephropathy: Application and advancements. Exp Gerontol. 2024 Jan;185:112341.
[14] Gefen T,et al.The effect of haptens on protein-carrier immunogenicity. Immunology. 2015 Jan;144(1):116-26. doi: 10.1111/imm.12356.


本站“ABIO生物試劑品牌網”圖片文字來自互聯網
如果有侵權請聯系微信: nanhu9181 處理,感謝~